-廉政公署建立前的香港同样是个罪恶城。可见儒家1un1i私德并不是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公德
4谈牟宗三先生的「生命学问」?
在网上,有本叫《一生必看的哲学书》。
其中推介的一本是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十九讲》。既然编者将此书列为必看,不妨也如牟先生般浮光掠影式谈一谈其中三讲。
该书第一讲说的是「中国哲学的特殊x」。
第二讲说的是中西文化「两种真理以及其普遍x之不同」。
第四讲说的是「儒家系统之x格」。
牟先生在「一讲」所说的「特殊x」其意是形成民族x的「历史的必然x」是由人物的「通孔」开始、得到t现的。这些t现了中国文化哲学的人物也就是一群「圣王」,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这些圣王是谁?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是种族观点并无科学依据,由此逻辑牟先生推论出中国哲学的主要课题是「生命」。也就是「生命的学问」。这学问的核心也就是「德x」。还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作了「内、外」二分。中国哲学是向「内」求的,而西方哲学是向「外」求的。所以中国哲学重视内在的生命问题,而西方哲学却重视外在的科学问题。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他的结论是生命问题才是本,科学是末。
牟先生还批评西方那一套不重视生命问题:「现在人把生命首先变成心理学,然後由心理学变成生理学,由生理学再变成物理学,再转ren类学及其他种种科学。各人由这许多不同的科学观点看人,这一看把人都看没有了。」
上述一些看法虽然有些表相根据。但观点看法大可各抒己见。
生命学问在西方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希腊时代供奉阿波罗神的庙前就铭刻着一句名言:「认识自己」。基督教学问也是其中的表表。而艺术文化亦光辉灿斓。而且西方文化正正是各种学科流派互相碰撞而丰富、发展了生命学问也衍生出了民主政治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西方生命学问到了廿世纪结下了丰硕成果,那就是举世认同的《世界人权宣言》原则与《联合国人权公约》、绿se环保等。
所以牟先生的观点是偏颇的。
再谈一下「圣王」问题。
像许多儒家学者的观念,圣人、圣王都是「德x」的t现者。这种德x是「自律」的、自觉的。牟先生认为「自律」的「明明德」不是建立在知识作为基础的,而是一种个人的「感悟」也就是「良知」。「他律」的道德以知识为基础,就不是真正的道德。
「个人的感悟」有点人本主义的味道。但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不是一回事。因为当代西方科学人本主义的「良知」是建立在「知识」与「理x」为基础的。
儒家1un1i与圣王权威相辅相承。今天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其「天命」传统源远流长。
所以「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皆是君主的「良知」。
儒家1un1i人格结构的「良知」是建立在以某位权威的说法为标准的,而不是科学知识基础上的理x。这是极权主义的良知。封建法西斯运动与文革时代的红卫兵运动正是这种「良知」的最佳写照。
那麽历史的「必然x」又是怎麽回事?一个民族生下来就是圣王的子民?
其实这只是战国以後的儒者按照政治需要撰写的文化史观。
问题:儒家「德x」是否人x中本有的?一个孩子还不知道遇溺是怎麽回事时会懂得喊救人吗?
由此观之「恻隐之心」只是後天学习的结果。
「仁心」在生物学的角度看那是动物的本能。虎狼也有这种本能。当然儒家没有生物学这种「外知识」,牟先生大可将「仁」视为「内容真理」是中国哲学的「独特x」。
牟先生在「四讲」中将康得的道德观推荐作为认识、解读儒家的正确方法。因为康得的道德观是「道德的神学」而不是「神学的道德」。
各宗教道德属後者。
按牟先生的说法,「道德的神学」属自律、自觉、感悟。是先天存在於人内心的。道德戒律本身就是上帝,实践者也成了上帝的化身。
「实践理x」已证明,这是极权与的根源。
牟先生的观点是建基於先验的「x本善」论不是基於科学知识的结论。而且儒家1un1i在民主时代并非「善」类。「六四」事件背後的文化根源正是封建1un1i观的结果。
「民主」、「」、「善」、「恶」都是「知识」後的结论,儒学是没有这些後天概念的。
《读者文摘》多年前所做的几次国际x「诚实」试验结果,数十城市中香港这个「儒家社会」诚实度每次皆排榜末。今天许多从政的高官被传媒揭出缺德之事也接二连三。由街头报摊的刋物内容也可看到香港人心的人文道德修养。廉政公署建立前的香港同样是个罪恶城。可见儒家1un1i私德并不是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公德。
满口「礼义廉」的社会,现实却是另一回事。
「神学的道德」属「他律」。需通过上帝才能t现。上帝隐慝在心中人反而产生了自律。所谓「举头有神明」。这属心理学的知识。
但牟先生否认「知识」的道德只有自说自话。
如果将「神明」视为「他律」,这是宗教式的。是建立在「知识」的理x为基础。
如果将「神明」视为先天的「德x」,是不证自明的。其结果是不可预知的。
「明明德」也就永远只是个良好愿望。
有位基督教的神学家叫路易士lewis,cs,他写了本书叫《四种ai》。探讨了ai的问题。其中的charity在中文本中被译成「仁ai」是错译。
应该是「博ai」。
因为这才合符西方文化的知x、理x逻辑与其内涵。「博ai」是後天学习的结果。
真正的学问应是建立在各种知识基础上的,这是价值的理x。基督教的生命学问能够走出中世纪时代的教会走进民主时代关懐社会正是由向外求知的理xjg神推动。
「儒学」许多理想愿望至今还停留在书本上。而「儒教」1un1i的封建遗毒对一个民族的祸害至今依然积重难返。这或许与儒学缺乏了向外求知的理xjg神有关。
有时许多貌似「博大jg深」的东西说出个道理後就并不深奥。
牟先生在「二讲」中的题目也自相矛盾:「普遍x之不同」。
既然与人不同又何谓「普遍」?
「内容真理」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出来:人x是共通的。
美国大片横扫全球市场也证明了这点。
不过这个例子证伪了牟先生所说的「仁x」的普遍x。因为港产片走不出「唐人街」。《无间道》正是其中最佳例子。
看来西方文化不单「外延真理」发展得好,连「内容真理」也远超儒家学说。
如果一套学说的理论是建立在「玄想」而不是「科学知识」作为基础,这个社会的命运就如风水、命理般靠估。
「诚乃天之道。」这有普世x,但不是那家的专利。
儒学在今天只属文化考古学的范筹。「于丹解签」就是其中内容。看来中国人不单民主科学要向西方文化学习,连道德也要。这叫开放包容。
道德也是多元的并非只有单一「1un1i道德」。宗教式信仰、个人品格修惟、社会公义、人文素养……皆属更高层次的道德。
儒学的「1un1i道德」是封建时代的,与民主时代并不接轨。
香港的「春秋大梦」何时醒?
後补:十月一号晚南丫岛发生撞船事件导至卅多人si亡,肇事的船竟立即离开现场。此事证明「恻忍之心」、「博ai」道德是後天学习的结果。这是「实证科学」又一事例。
201288稿
5鸽子、鹦鹉与鹰
从来都没有这样近距离地观察过鸽子。
夕yan下的「维园」草地上落了一大群,灰的、白的、灰白混杂的都忙着在那儿寻觅、转动。牠们的双脚是那样的红,红得b晒乾了的枣子更鲜。灰蓝的嘴喙勤快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对近在咫尺的一个陌生人没有表示出甚麽恐惧,有些还会歪下头对你投以好奇的眼光。
在牠们的成长过程中人类从来都不是恐惧的对像,在鸽子的世界中人类是友善的。
一种至今还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鸟竟然成为人类的宠物那是不可思议的。
在海洋公园的鹦鹉馆游客也可以近距离地观察鹦鹉,牠们大都双双对对地或伫立空中吊着的撗杆,或蹲伏乾枯的树g上偶尔转动一下身子,那仪态犹如古典戏剧中的绅士淑nv。
鹦鹉有着宠物驯服的共x,神态悠然自得看上去要b鸽子优雅。鹦鹉也是唯一能学讲人话发音的动物,当然鹦鹉是不可能理解语音意义的。鹦鹉还有一种令人困惑的特x,当游客举起相机时牠们便会故意做出各种亲吻的动作。鹦鹉是理解亲吻意义的。但牠们理解摄影术吗?人们用摄影术来复制现实,鹦鹉不可能知道复制的意义。在鹦鹉悠然自得的仪态之余,牠们脚上那绦细小的、不太显眼的金属链子却叫人暗暗颤抖。
鸽子相对於鹦鹉来说是自由的,鹦鹉相对於鸽子来说只是人类的囚徒。但高空上的鹰却也嘲笑鸽子,鸽子对於鹰来说也是被人类奴化了的另类囚徒。也许鸽子是飞禽中唯一最「进化」的。牠们既摆脱了弱r0u强食的自然定律获得人类喂饲,又逃过了囚笼与圈养的厄运。牠们可以自由在天空翱翔,无所禁忌地飞越人类的国界。鸽子b鹰幸运是毋须像鹰那样为觅食担忧。当然「自由」与「囚徒」这些价值观对於鸽子、鹦鹉与鹰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动物只遵循生理本能,是被环境支配的。
三者中鹦鹉是最「理x」的,能够按照主人的指示做出各种表演动作,学舌更是牠独一无二的秉赋。
信鸽是鸽族中最优秀的,千里迢迢之外也能找到回家的路。原来信鸽也与人一样会对家有那麽一份眷恋之情。
鹰是原始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弱r0u强食繁衍生息,重复着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
无论是鸽子、鹦鹉与鹰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因为名字是人类替牠们起的。
原载19989星岛日报「星林版」
◆星光隧道-封闭的心灵
日前经过星光隧道,看到墙上画了许多电影剧照人像,还有片名。浏览了一下,相信是作本地电影历史简介,由三四十年代到千禧年代都有。感觉上那些剧照形像jg神面貌都活在同一个凝固时空,与香港的城市外表格格不入,也与世界的时代步伐不过电。
三四十年代是抗日与国共内战。五十年代世界拉开了东西方冷战序幕,也是香港主流社会形成大量难民涌进香港,背景se是红se政治。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革命、欧洲学生运动与美国人反越战成了世界焦点。香港本土也爆发「反英抗暴」与「暴动」。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带路人的角se。民运期间香港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se。九七回归前後,香港同样成了世界新闻的主角。香港社会与新中国的关系、一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所带来的文化身份问题等等。香港与中国大陆在历史、文化传统、经济、与人民生活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社会人口结构如此复杂,东西方文明交滙之地应该碰撞出深刻而复杂的普世人x故事。但在港产片中几乎全都缺席。「星光隧道」或许只是梦工场,与现实无关。不知港产片什麽时候才能走出那条「中世纪」的时光隧道与人类世界的时代气候接轨?
2016
◆虚拟的「真实」-导读地图
有不少人说「香港是本难以读懂的书。」说这话的人通常也是外来人。
文化艺术通常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我们认识另一个社会、国家通常也是透过其文化艺术而获得印象。文学、影视剧、音乐等组成了一幅「导读地图」。新闻与流行文化通常只看到社会的表相,而「导读地图」如果反映的也只是表相,外来旅客对这个社会就不易有真正认识。
麦当劳的祖家是美国,香港麦当劳餐厅外表装修风格与美国麦当劳外表也大同小异。麦当劳是卖汉堡饱的地方这是今天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但常识并不是对麦当劳这个品牌的真正认识。只有深入了解这家公司的发展历史,创办人本身的创业jg神与奋斗史才有可能说得上认识了麦当劳这个品牌。类似的「导读地图」甚致会由另一角度认识到美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荷里活电影也令全世界认识到美国是个怎样的国家。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真实面貌是通过许多这类不同的「导读地图」而呈现出来的。
一个社会的文化如果对人x、对普世文明的人文价值、对历史对自我等缺乏深刻的理解,所呈现出来的社会面貌常只是停留在表相。外来游客以香港的表相当真实去接触现实时就会发觉这本书不易懂。因为被「地图」误读。「地图」的真实x与社会的文明水平有关。习惯听好话说好话的民智,文化呈现的也就常只有表相。这种表相许多时甚致只是对异文化拙劣的模仿。旅客要读懂香港这本书也就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