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节(1 / 1)

第一氏族 我是蓬蒿人 2080 字 2个月前

三个月怎么都不算久,尤其是对挡了蒙哥好几年的凤翔军而言。王师战力不能跟蒙哥的部曲相比,所以坚守三个月对凤翔军来说委实不难。

三军士气因此而重振。

加之赵玉洁虽然实力胜过魏无羡,但在后者不硬拼只纠缠的情况下,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事情做成不算难,而收获足够大,且失败的后果很严重,故而陇山暂时被凤翔军守了下来。

“魏氏狼子野心,抛弃礼义廉耻,不顾忠君大义,倒行逆施神人共愤,凤翔军中的绝大部分将士,却不是魏氏族人,他们是大齐的军队,是朕的将士!

“他们为何就愿跟着魏氏反叛皇朝?王师已经到了城前,他们为何不肯弃暗投明,为何定要跟魏氏一条路走到黑?

“战事已经进行这么久,他们也死了不少人,是什么让他们不顾生死,也要为虎作伥,自甘堕落?谁来告诉朕,这些人到底是什么心什么肺?!”

宋治愤怒的质问声回响在大殿中。

看了一眼不无委屈的宋治,赵宁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是哂笑不已。

国战期间,高福瑞等人纠集寒门势力,扶持泾原、邠宁等军而打压凤翔军,对他们而言,这是在对付世家,是皇朝大计,没有过错。

但他们短缺凤翔军的粮饷军械时,饿肚子的是凤翔军全体,枉死的也是全军将士,凤翔军感受到的,只会是皇朝对他们的不公!

这场战争对凤翔军将士而言,是在反抗昏庸无道的朝廷,是在为自己争公平!

所以他们斗志尚算坚定。

这些话,赵宁懒得跟宋治说,屁股决定思想,对方根本不会听。

在满殿大臣,都因为宋治的悲愤低头不言时,高福瑞站了出来,大声道:

“回禀陛下,凤翔军这些人都是狼心狗肺,这是显而易见的!若非如此,他们就不至于不忠不义,就不至于割据叛乱,不至于贻害江山社稷!”

看了高福瑞一阵,宋治接受了这个解释。

对他而言,也不会有更好更能接受的解释了。

就陇右战事,宋治有了最终计议:“之前北胡大军刚退,北境边关还需要大量王极境高手坐镇,以防对方突杀回马枪、入境袭扰劫掠。

“眼下边关要塞都已修复得差不多,边军可以自行戍守关塞了,北胡也没有回头的迹象,所以那些王极境也可以撤回来,去陇右襄助贵妃剿灭叛贼。”

说到这,他深吸一口气,勉强按捺住怒火:“传令给贵妃,诸王极境高手到了之后,一个月之内,必须将魏崇山、魏无羡这对贼父子生擒活捉!”

宰相陈询、参知政事高福瑞一起领命。

赵宁扫了一眼高福瑞的面色,推算出了对方的打算。

经过五年磨练激励,国战结束时,大齐明面上的王极境高手,加在一起已有三十多人,跟北胡大致持平——北胡虽然战死了很多王极境,但并没有后继无人。

孝文山之役后,赵宁未能再大规模屠戮北胡高手,对方的王极境数量又逐渐提了上来。

皇朝这么多王极境高手,魏氏一族凤翔军一军又能有多少?

双方之间的差距有若云泥。

战事不如宋治预料的顺利,他不得不加派力量,但只要从北境长城返回的王极境们赶过去,优势就会是压倒性的。

事情议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过了午时,宋治心情不太好,便趁机让大臣们下去用饭,申时过了再回来继续,他也好缓缓心境。

每每这种情况,皇宫就会赐下饭食,大臣们不必回家来回折腾。

但一些修为高绝、地位不俗的大臣,也可以选择回府用饭,反正来回迅捷,而且皇宫里的饭食,并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惯。

赵宁回了郡王府。

他在朝堂上都是个摆设,宋治巴不得他做个孤臣,不跟任何大臣来往,当然没道理吃饭还在皇宫,跟百官们混在一起。

回了府,简单吃了饭,赵宁尚在喝茶漱口,黄远岱跟周鞅便进了门。

听赵宁大致讲完陇右之事,黄远岱呵呵笑了两声:“这下魏氏可麻烦了,他们拢共就那么几个王极境,一旦面对数倍高手,这仗可没法再打下去。”

赵宁不置可否:“我看高福瑞的意思,是不会派世家高手参战的。”

黄远岱长长的哦了一声:“那还可以打一打。”

大齐明面上的三十多个王极境高手,听起来很多,其实几个大世家就占了小半壁江山:赵氏、魏氏、杨氏。

乍看这很不可思议,但只要想想国战的情况,就知道这并没什么不合理之处。

赵氏、魏氏是排名前三的将门,本就高手多、底蕴足。

国战时期,三大将们各自参与的战场大势不失,没经受太大损失不说,还给了族中子弟成长机会。

像孙氏这种国战前势力不俗,有望取代赵氏的将门,国战兀一开始,就在山海关之战中损失惨重,连麾下部曲都折得差不多了,哪里有强盛可能?

其余世家,无论将门勋贵还是士人门第,经历的战事都很惨烈,死伤无数,很多英才没成长起来,便已饮恨疆场。

反观赵氏、杨氏子弟所在的河东战场,从始至终就没经历过惨败,魏氏虽然在陇右节节败退,但也不是一溃千里,最后还稳住了阵脚。

且三家还有赵宁、魏无羡、杨佳妮这种天才,自己境界提升起来后,指点族中子弟很方便,家族受益不小。

一场国战,绝大部分世家都惨遭削弱,唯独这三家不弱反强。

其它世家的王极境高手,加在一起也没这三家多。

“即便朝廷不用世家高手,帝室加上寒门,也有二十来个王极境,其中不乏王极境中期的强者,他们要是一股脑都去陇右,这一仗魏氏能怎么打?”

周鞅不认为魏氏还能继续奋战。

黄远岱瞥了周鞅一眼:

“要是魏氏被迅速镇压,世家们都会畏惧失声,这天下又会被陛下牢牢掌控。而陛下下一个要对付的对象,必定会是赵氏。

“届时咱们连自保都不可能,还怎么带着平民百姓反抗不公反抗压迫?”

周鞅闻声一怔,愕然的看向赵宁:“殿下准备暗中襄助魏氏?!”

这是最大的可能!

若有赵氏相助,魏氏就有机会守住陇山。

两家患难与共,赵宁有这个选择顺理成章!

面对周鞅如火的目光,赵宁摆了摆手,正色回应:

“天下谁人不知,我赵氏一族家风刚正、满门忠烈,是社稷柱石?赵氏怎么可能跟割据造反、祸乱一方的魏氏搅在一起?”

第五二六章 闻风而动(1)

听罢赵宁的回答,面色紧绷的周鞅松了口气。

他拱着手认真道:“殿下能够如此想,实在是再好不过。”

“老周你总是这般大惊小怪,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事?”

黄远岱对周鞅方才的紧张神情很是不屑,撇撇嘴接着道:

“殿下是皇朝郡王,身份何等尊崇,又是大齐唯一的战神,地位何其重要,一言一行,自然都得顺应天下民心。

“如今大战方休,民心思安,殿下岂会逆势而为?

“跟反贼勾结,此事一旦败露,不说陛下立马有了正当借口对付赵氏,殿下的声望也会随即跌落谷底,再无出头之日。”

周鞅不在意黄远岱的调侃,反而大点其头,认同对方的一番见解。勾结反贼这种事,想要一直隐蔽,明显是一厢情愿,尤其是在要襄助非凡战力的情况下。

但是很快,周鞅又变得忧心忡忡:“殿下不帮魏氏,魏氏撑不了几个月,届时陛下还是会打压赵氏,如之奈何?”

没谁相信宋治会不这么做,退一步万步说,就算宋治会对几个世家手下留情,这里面也肯定不会有赵氏。

赵氏的实力不允许宋治姑息。

面对这个实际问题,黄远岱笑而不语,赵宁云淡风轻。

申时一过,赵宁回到皇城,跟宋治、众臣一起在含元殿继续朝议。

宰相陈询抛出了今天的第二个重磅炸弹:中原、河北州县之乱。

“四月二十日,松林镇运粮队伍中的民夫,在一些江湖修行者的蛊惑下,悍然围杀押运队伍的官差,致使九名官差全部当场殒命!

“而后,二三十个民夫在这些修行者的带领下,竟然丧心病狂的袭击松林镇官衙,包括松林镇蔷夫在内,二十多名官吏差役死于非命!

“再后,这些贼子开仓放粮,引得松林镇大乱,最后裹挟一百多名青壮百姓,在州县高手赶到之前,遁入荒野不见踪迹。”

陈询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声音沉重面色悲痛,仿佛正置身于一场血淋淋的天灾人祸中。

他接着道:“四月二十五日,贝州历亭县有富商当街欺辱卖柴老翁,引发百姓群情激奋,围殴富商及其随从。

“县衙官差赶到后,大肆抓捕百姓,双方冲突之下,致使百姓一死多伤,于是有青衣刀客自酒楼中持刀而出,当街杀官救人,而后蛊惑大量百姓冲击县衙,欧杀官吏差役三十余,纵火焚烧官衙,抢夺官仓中的粮食!

“莫州驻军赶到时,已不见青衣刀客踪影,只看到满城炊烟、饭香四溢,如同过节的百姓。”

顿了顿,陈询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五月八日,莫州唐兴县县尉李虎,因蛊惑云柳村百姓攻打乡绅庄园、对抗官差之事泄露,在被官吏审问时,于不明身份高手的帮助下,手刃官吏火烧县衙。

“县令、主簿之下,多名官吏或死或伤,之后遁入白洋淀不见踪迹!

“唐兴县县丞,与李虎沆瀣一气,诬告上官,本已被州府官吏押解回州,却在半途被人劫走,州府官吏曝尸荒野,数日后才被找到。

“五月十六日,沧州乐陵县,修路的百姓因不满官府施粥棚的粥米太稀,鼓噪闹事,质问赈灾粮食去处,官府镇压之下激起民变,引发千余百姓冲击县衙,抢夺官仓粮食。

“城中有名的富商、大户,遭受池鱼之殃,家中粮食被洗劫一空,而后百姓占据县令,举旗造反”

“五月二十二日”

听到这里,面色青紫、五官抽动的宋治,终于忍受不住,怒发冲冠拍案而起:

“反了,反了天了!这些刁民贼子,真是反了天了!

“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发指,无所顾忌到这般气焰,真当朝廷的大军都是摆设,不能平灭这些许叛乱,不能让他们九族尽灭?!”

之前用饭的那一个时辰,他好不容易调整好的心境,至此完全荡然无存。

此刻皇案后的宋治,暴跳如雷的犹如一只疯狂的老虎,震得殿中百官莫不畏惧低头。

天子之怒,无人不惧。

不惧就会官位不保、人头搬家,乃至亲族罹难!

陈询在陈述那些事情的时候,高福瑞一直战战兢兢,颇有些惶惶不可终日的意思,此刻被宋治一顿怒吼,吓得浑身一颤腰身一软,差些当即趴在地上。

眼见满殿寂静,他连忙起身离座来到殿中拜下:

“陛下息怒!这些乱臣贼子无君无父、不忠不义,全都是暴民恶贼,所行之事神人共愤、罪不容诛!之前是臣等疏忽了,这就拟定策略,派遣大军、高手镇压,一月之内,必能还世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