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节(1 / 1)

第一氏族 我是蓬蒿人 2048 字 2个月前

它早已被人遗弃在不知名的角落,被灰尘所掩埋。

现在,眼前的镇国公、大都督,终于让他们再度记起了那件被尘封的往事。

那就是——青竹山之战!

那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

更是一场决定国战胜负的大战!

青竹山之战前,王师虽然克复了中原州县,但兵锋被阻隔在黄河之南,虽然在积极准备进攻河北,却没有谁敢冒然提出这个策略。

哪怕是统领数十万大军的赵玉洁,手握皇朝大权的宋治,都不敢贸然施为。

因为他们很清楚,在可见的大河天堑之上,还有一道更加雄阔的天堑,横亘在所有大齐子民、皇朝王师面前!

只要这个天堑存在一日,就一日没人敢尝试跨越大河。

因为一旦那么做了,这个天堑落下来,就会把所有人砸得粉碎!

在乾符十三年,皇帝于汴梁被击败,不得不落荒而逃,让中原陷入深不见底的深渊时,这道凭空出现的天堑,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横在所有齐人心中。

那是天下唯一一个天人境修行者,四海之内最强悍的绝顶高手——天元可汗元木真!

而且那时候的元木真,已不是乾符十三年的元木真,而是出海访仙问道数年,变得更加强大的元木真!

只要元木真还在,纵然中原有百万王师,都得乖乖龟缩在大河之南;只要大齐一日没有天人境,大齐就一日不能贸然北伐!

没有任何一艘战船,经得起元木真一击,没有任何一座水上连城,可以在元木真手下保存下来。

元木真不败,大齐莫说北伐,能不能守住河东、守住中原都是问题,乃至能不能在江南苟延残喘,保留一份民族希望,都值得怀疑。

这是现实,赤裸裸的残酷现实。

然后,元木真就败了。

他又一次败了!

就像乾符十三年一样,不可一世的天元可汗,再度败在了赵氏手上。他被赵氏高手联合世外高人重伤,不得不迅速退出河东。

几乎可以毁天灭地的元木真,又一次失去了决定战争胜负的能力,只能隐身于北胡大军之后,看着两军将士在大河上厮杀。

当青竹山之战的胜利消息传来,宋治只记得自己大笑不断,笑弯了腰,笑得肚子疼,笑得流出了泪而后,他便断然下令,让王师准备渡河作战!

世家文武寒门百官,只记得自己当时喜不自禁,与周围的人相拥而庆,或成群去大醉了一场,或挥毫洒墨赋诗一首,或拔剑而舞抽刀欲战。

至于赵氏——赵氏的确不凡,不愧是大齐第一世家,镇国公家族镇国公修为被废?那确实值得悲戚,但物超所值。

其它的,众人没太大感觉,赵氏之前不是就败过元木真一次吗?这回再败对方很正常吧?况且赵宁已经是王极境后期。

而今天,看着眼前行将就木的赵玄极,众人才终于意识到,青竹山一战到底有多么惨烈,有多么凶险!

那绝不是理所应当的胜利,而是赵玄极、赵宁与那几位世外高人,拼了性命不要,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方在生死一线之间勉强挣来的!

上到皇帝,下到百姓,每个齐人都该感谢他们,都该铭记他们的功勋,而不是对他们无端猜忌,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

一股浓烈的愧疚自责之情,在每个良心未泯者的心头弥漫开来。

第五九零章 八月初一(5)

含元殿外,寒门官员人群前列,吏部侍郎王载愣愣出神,良久都没从剧烈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自从看到被人从面前推过去的赵玄极,他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并不自觉的开始怀疑整个皇朝对待赵氏的公正性。

他回过头,看向相距不太远的徐林、方不同等人,发现对方也是跟他差不多的神色,愧疚与自责近乎是赤裸裸的写在脸上。

平心而论,他跟徐林、方不同等人,一直都相信赵宁、赵玄极等人的品性操守,也没少感叹赵氏的功绩与忠义。但也仅限于此。

他们没有深入认识过赵氏的艰难与不易,没有意识到赵氏能够立下那些显赫功勋,是付出了怎样沉重的代价,有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坚持!

“存国家之功,护民族之力,国战之后竟然被人忽略忘却,这真是我们全都狼心狗肺?”王载不由得扪心自问。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并不是他们都没有良心,而是有人刻意淡化赵氏的功绩,让人不去谈论、关注赵氏国战期间的种种付出,并通过各种隐蔽手段引导人们不去在意赵氏!

这个人,是大齐皇帝宋治。

是国战胜利的最大获益者!

国战之后,宋治从未提起过赵氏在国战中的功勋,皇朝有战事他都不用赵氏的人,唐郡王在朝堂上向来没有出言献策的机会。

王载转头看向含元殿,目光闪烁,脸色低沉。

他不得不去想一些现实问题:帝王是该有帝王心术,但这样黑白不分、善罚不明、用人不当的帝王,真的是一个对天下有好处的帝王吗?

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吗?

天下大乱至此,谁该来承担这个责任?

谁又能给大齐天下一个光明未来?

念及于此,王载向陆续看过来的徐林、方不同示意,让对方将何贞之等人带上,跟着他到人群后面去,他有话要说。

含元殿中。

高居地台的宋治,看着赵玄极目光连连变幻,在闭上眼深一口气后,他威严不减的淡淡道:“镇国公此时到含元殿来,难不成是想为这些谋反的世家开脱?

“镇国公应该知道,他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国贼,证据确凿。镇国公若是耽误朕平叛诛贼,只怕会让人怀疑赵氏的用心,有损赵氏的忠义之名。”

他一开口,就堵死了赵玄极“主持公道”的可能性。

面色蜡黄的赵玄极咳嗽两声,喘着粗气艰难开口:

“陛下,臣只想问一句,若是今日陈氏、韩式等世家倾覆,陛下接下来咳咳,是不是就要对付赵氏?”

宋治目光一凛。

他没想到赵玄极会把问题问得这么直接。不过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对他不构成威胁,今时今日,他已经拥有可以不顾一切,随心所欲的实力!

皇帝面无表情地道:“朕向来赏罚严明,国战结束论功行赏的时候,朕可不曾亏待任何一位有功之臣。

“赵宁领受郡王爵位,成为大齐开朝立国以来,唯一一位异姓王,就是朕对赵氏态度的最好证明。

“赵氏若一直是忠臣,朕自然会信任有加,但如果镇国公今日要为国贼说话,跟叛臣为伍,那朕就不得不秉公处置,将赵氏一并拿下!”

这样一番“铁面无私”的话,让赵玄极眼中残留的一缕光芒彻底消失,捂着胸口咳嗽不停。他咳得是那样激烈,让人怀疑他还能不能顺过气。

殿内殿外的文武大臣,闻言或者面色剧变,或者浑身一僵。

为了避免被大战波及,他们虽然距离含元殿有点距离,但彼此都是高手强者,聚精会神关注殿中动静的情况下,基本都能听清宋治与赵玄极的对话。

“至今为止,赵氏做了什么错事,竟然让陛下这样无情的对待病重的镇国公,说要将赵氏拿下?”

“陛下把话都说到了这份上,摆明了就是要对付赵氏了!”

“一直是忠臣,什么样的忠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样的忠臣?”

诸多类似的心声,在无数官员胸中响起。

他们多有不忿之色,无法接受面对这样的大都督,皇帝仍是半点儿愧疚感念之心都没有,言谈间没有丝毫亲近之意,说的话更是不留任何余地。

大家都知道帝王无情,可哪个帝王会真表现得没有丝毫感情?对臣子不亲近不信任,对功臣不敬重不爱护,这样的帝王岂不是会寒所有人的心?

现在,宋治就是无情到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不适。

赵玄极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努力良久却没有成功,最终是由身旁的红裙姑娘搀扶,这才从椅子上起身。

刚刚站稳,他就一把推开了红裙姑娘,整整衣襟,面容肃穆的直视宋治,艰难而坚定地伸出脚,迟缓却有力的落下。

就这样,赵玄极走出了三步。

这三步,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让很多人情不自禁屏住呼吸。不少武将甚至不由自主叫出声:“大都督!”生怕赵玄极一个不小心,就摔倒在地。

赵玄极没有摔倒。

他面向宋治,虽然身形依旧佝偻,纵然身体显得消瘦,却站得出奇的稳,稳如磐石!

就像赵氏族人站在雁门关上,站在井陉关上,站在寿阳城头,面对汹涌无边的北胡大军时,披甲执锐站着的那样!

宋治心头微紧。

他感受到了一股力量。这不是修为之力,也不是身体的蛮力,而是一股意志的力量——那是强者的意志!

无所畏惧的悍将意志!

宁折不弯的志士意志!

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意志!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意志!

这一刻,宋治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赵氏的人,为何能在国战最艰难时,面对最强悍的敌人,依旧百战不屈、百折不挠,一次次挡住了北胡大军,又一次次击退了北胡进攻。

这股意志,让他们能够独守黄河之北的河东,一守就是五年,不曾败退;也是这股意志,让他们独守北境国门雁门关,一守就是一百三十多年,不曾有失!

宋治没有这股意志,所以他感到了压迫感。

一个王极境中期的强大修行者,堂堂大齐皇朝至高无上的帝王,面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垂暮老人时,竟敢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迫感!

赵玄极吐字缓慢却字字有力道:“陛下,陈氏、韩式等世家面对北胡入侵时,浴血奋战五年,族人子弟死伤无数,这才保全了大齐江山。

“自古以来为人臣者,千功难抵一回过。君要臣死,总有各种理由与手段,让为臣者不得不死,甚至是留下千古骂名。

“老臣做了一辈子忠臣,为皇朝倾尽所有,连老命都已经时日无多,从不敢忤逆陛下的旨意,到头来,却没得到陛下信任。

“世家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有过功劳,用人命与鲜血换来的功劳!可陛下在铲除世家时,却没有任何垂怜与犹豫,只想把世家连根拔起!

“世家不是不能亡,天下大势、历史潮流如此,谁也无可奈何。

“但世家之亡,不能是被陛下这样无理无端的,不顾世家国战之功的,于今时今日,用权术与权力灭掉!

“自国战之前,陛下挑起将门勋贵、士人门第之争,分化打压世家开始,经历国战惨重损失,到了眼下,世家已是垂暮老人,孱弱无力,行将就木。

“正如老臣一样。

“如今,陛下要处置陈氏、韩式等世家,而且一出手就是一锅端,请恕老臣今日要做一回不忠之臣!

“老臣,要与这些不曾被北胡大军屠尽的功臣站在一起,向陛下问一句:我世家大族的公平何在?我世家大族的尊严何在?!”